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九冊 No. 962《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特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摩伽陀國清淨園白蓮池側七寶如意樹王下與金剛手等諸大菩薩及以無量大聲聞眾無數恒沙諸天龍王藥叉羅剎異類大眾前後圍遶。各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如來住大總持王如意寶珠轉輪祕密三摩地。從頂上肉髻中放大光明。名曰雨寶滿願清淨除有情業障光明。放斯光明照觸十方。悉皆驚覺十方諸佛國土及諸八部大宮殿。使六變振動普雨香花無量珍寶。廣作佛事。光明中出現設利如意寶珠。而作廣大利益事業。爾時會中金剛祕密手菩薩摩訶薩。與無量百千金剛族眷屬俱。從座而起前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以大慈悲。愍念有情及與我等解釋所疑。今日如來以何因緣放大光明。及以現瑞示非常變。欲知因緣。唯願世尊演說法要。爾時佛告金剛手菩薩言。善哉善哉。汝金剛手為欲利益諸有情故。恣問如來甚深法要。我今演說汝等諦聽。時金剛手重白佛言。唯願如來演說祕要。我等樂聞如是三請默然而住。佛告金剛手菩薩言。我以佛眼觀察一切諸有情類。雖在諸趣煩惱穢中。心性寶珠無有污染。德利具足如我無異。然諸有情不知苦因不證樂果。常沒苦海無有出期。是故如來出金剛淨界。而入穢惡胎藏世界。演說法要利樂有情。滅罪生福降伏魔王。成就佛身還住涅槃。畢竟平等無所不至。是故如來。今日住如意寶珠王三摩地。說是清淨平等理趣深義法要究竟寶印。爾時如來說是法時。一切大眾證得無生甚深法忍。并證如意寶珠光明三昧。同等無有次位差別。猶如乳水。爾時金剛手菩薩。以伽陀讚曰。
善哉善哉大導師  放光利益諸有情
善哉善哉大調御  雨寶利益諸有情
善哉善哉大丈夫  演說祕密利群生
善哉世尊大師子  噉食一切諸惡魔
善哉世尊大龍王  起大雲雨潤世間
唯願大日遍照尊  開示般若入阿字
爾時金剛手菩薩說是偈已。右手所持五峰金剛擲於空中還住手中。歸住本座而觀佛意。目不暫捨。爾時佛告金剛手及虛空藏等大菩薩言。一切有情與諸如來同俱一法平等法身。更無別體。亦無別心。事理平等猶如虛空常住一相無有差別。然諸眾生深著邪見。因緣諸法不捨妄念起分別相。不知如來萬德光明堅固設利。常住有情一念心中。清淨白蓮猶如滿月。故常生六趣貧窮下賤。不親善友不近智人。造作惡業漂流生死。不得悉地無有出期。是故我今為度彼有情故。說大寶陀羅尼名曰法身馱都如意寶珠甘露藥王金剛精進常住真如寶王大印。則末法世中於南閻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設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信受受持。當知是人是佛設利真是佛子。即是法身釋迦牟尼如來常住之體。是人即名大毘盧遮那。亦名救世大阿闍梨耶。持佛設利誦此真言。即得如是名號。即名大智慧。善巧薩埵。若有人天一切大眾。若持此咒思惟佛性禮敬設利者。消滅一切四重五逆謗法等。一切重罪一時消滅一切吉祥悉多成辦。若有善男子及以女人。信心勇猛不懈怠。心思念佛性觀察理趣消業成善。常憶諷誦持念。咒咀短壽怨害一時斷滅。猶如劫火焚燒乾草無有遺餘。若有眾生慳貪業故生貧乏家。多病痟衰造罪背善。應隨地獄及諸難處。是人懺悔先世惡業。歸依三寶敬信馱都。歸命本覺寶珠設利。即作方便莊嚴道場。勸請十方諸佛如來金剛藏身。不散全身碎身化身一切設利。辦備香花消罪生福。何況依法結印誦咒觀念自性。心中常住如來大威德設利。一切悉地即得成就。雖不入大曼陀羅灌頂壇場。得入福智平等三昧耶。受得諸佛許可法門甚深祕密大灌頂法。即時證得佛性智海大龍王印。復告金剛手言。未來世中於南閻浮提。所有極重惡人及以惡畜。於命終時遇得有大度量深智上慧。具大慈悲救世大智菩薩。救世大智尊者。急取設利所在之處。殿堂塔下之土。汲於淨水洗此淨土。灌其惡人等類口中及灑頂上。其人臨命終時。惱亂皆息善住正念。漸生慚愧棄捨生死。發往生意當得往生。速證法身之位。若有比丘及四輩弟子。於末法中法欲滅時。一切有情欲得成就大悉地法。依前法要造作塔婆。其量大小隨力所辦。金銀水精及土木安置佛骨。若薄福者不得設利者。以金銀銅鐵摩尼海寶。牛王鹿王真珠馬腦。靈石奇木如芥子許。號曰馱都安置塔婆及寶篋箱。其數六粒乃至七粒以為最上數。乃至一粒以為最下數。禮拜供養頓雨七寶如雨盛降。四種大法三種悉地一時圓滿。善男子等汝等當知如來設利即是無上世間難有。諸菩薩等亦難值遇。何況世間諸凡夫類。此佛設利即是無相摩尼。即是真性如意寶珠。即是祕密大精進也。十方佛土所有莊嚴之寶。如意幢幡摩尼瓔珞。珠簾玉床真珠天蓋。七寶屏風眾綵臥具。如是妙物等類。最勝珍寶不能為價。亦復無器得置。是故此經中說。用團圓之物。可置設利。如汝心形如佛心形。汝心佛心互相置故。汝體佛體相互融故。既相互融性即非二佛身。設利可如是持。亦可安置五輪塔中。亦可安置多寶塔中。亦可安置三股塔中。亦可安置五股塔中。亦可安置獨股塔中。同前置物互融。不異證位平等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部眾等。得受持佛設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常行恭敬常帶者。此人所到之處。悉成金剛界大曼荼羅。所親近一切之物。皆成四種法身之體。若近男近女若近牛若近馬。若近狗若近貓。若近一切飛鳥禽走獸虫蛛畜生等有情類。悉令當生即入菩提初門。令得菩薩初位。爾時世尊即說馱都根本陀羅尼曰。
o.m sa rva ta thaa ga ta u s~nii .saa
唵 薩 縳 怛 他 櫱 多 塢 瑟抳(二合) 沙(二)
dhaa tu mu dra .ni sa rva ta thaa ga
馱 都 畝 陀羅(二合) 抳(三) 薩 [口*縛] 怛 他 櫱
ta.m sa dhaa tu vi bhu si taa dhi .s.ti
單(四) 沙 馱 睹 尾 補 悉 多(引)(五) 地 瑟知
te ja.h huu.m va.m ho.h huu.m huu.m svaa
底(六) [苟*苟] 吽 鍐 斛(七) 吽(牛鳴音) 吽(八) 娑婆(二合)
haa
訶(九)
佛告金剛藥叉菩薩言。若諸有情欲見十方諸佛大菩薩者。欲求最勝悉地者。對設利塔結如來大缽印。可誦真言二萬三千遍。必得見我常住全身。一切悉地決定成就不作小疑。則其印相者二輪相重以右手安左掌上。二空端相拄。是名法身大缽印。亦名寶篋金剛印。復次有神咒名如意寶珠滿願心陀羅尼。能成一切事業。一切心中所念無不成就。唯除不信不至心者輕法要者。即說咒曰。
o.m ci nta ma .ni ra tna va ki ye
唵 振 多 摩 抳 阿囉 怛那 縳(引) 枳 曳
na na mo `sa ti ka ra huu.m huu.m svaa haa
娜 曩 謨 扇 底 迦 羅 吽 吽 娑婆 訶
若有人誦此真言二遍三遍乃至七遍。一切罪滅一切福生。日日常誦二十一遍。必得諸佛真身設利。大海龍王收藏。七佛頂輪王設利。神變寶珠。無上悉地皆能成就。復有神咒名祕密真性如意珠印。若能持誦者無始業障速得消滅。無量福智不求自得。降伏魔怨即脫生死。一切悉地無不成就。其印相者。二手寶蓮合掌。二頭寶形二大並立。此名真性摩尼寶印。亦名大精進峰如來頂珠印。即說神咒曰。
o.m ci nta ma .ni dhaa tu huu.m svaa haa
唵 振 多 摩 尼 馱 都 吽 娑婆 訶
每日誦持一百八遍。五部悉地三部如意寶。皆悉圓滿。復有神咒名曰能滿。所願大滿虛空藏寶。若能持者一切意願速得圓滿。其印相者。二輪外縛。二頭寶形二大並立。即說咒曰。
o.m bu ddhaa `sa ri ra va jra ra tna o.m
唵 謨 馱 設 利 羅 [口*縛] 日羅 囉 怛曩 唵
ja.h huu.m va.m ho.h
[苟*苟] 吽 鍐 斛
若得佛設利者。不論淨穢隨身供養。不離臆胸訶栗多妙蓮華間。常念佛德晝夜不息。現身證得佛清淨身住金剛頂。是人名曰持佛身者持金剛者持寶法者。是大菩薩摩訶薩。佛復告言。善男子等。假使世間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婦女愚癡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設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與設利所置之物。帶於身上不論晝夜。若淨若不淨。若觸若不觸。不離其身常可帶之。所獲功德無有所計比量。若頂上若頸上。若心前若背後。若兩脅若腰閒帶設利者。譬如世間犀牛之角。若人帶之離水六尺。帶設利者亦復如是。離一切罪業惡業惡趣不能染著。善根漸生惡障漸離。善人自遇惡人自去。所作事業皆同佛行。同釋迦牟尼如來故。其身即是世間應化故。即是清淨法身大毘盧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槃位。於現身中證得無相法身大精進峰。是故當知十二大天金剛天等。一切靈祇常當守護。壽命延長見百秋已。命終決定上生都史多天宮聞法愛樂。更隨志願亦得往生十方淨土。見佛聞法證不退地。若有眾生即身成佛欲度有情。結有情與諸佛平等一相妙智大印。左右拳以拄左風指安心上。是印亦名能滅無明黑暗印。由斯印加持故。有情與諸佛。平等一相。是則法身設利妙智大印。亦名如意寶珠王成辦一切大悉地印。亦有大陀羅尼名金輪王一字馱都明。即說咒曰。
bhruu.m
母嚕唵(三合急呼)
善男子等。此咒即是設利寶珠祕密神咒。復持誦者隱密此咒。無智人中輕莫演說。見其法器說此祕密最上乘法不令斷絕。利益世間皆得成就。金剛不壞馱都法身。一切悉地皆得成辦。若有興佛乘大阿闍梨。若有興佛跡大量菩薩。若有救世大智慧者。可將此佛設利晝夜禮敬發無上誓願。雨一切珍寶妙財。廣利法界一切有情。從吾所住。珍寶財物從佛設利出生。涌現令充滿漸遍法界。以此寶財興隆佛法興造佛跡次當利潤有緣有情漸至無緣。令其繫縛慈悲之索。至法界金剛寶場。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十方一切如來真身化身。設利菩薩摩訶薩。十方佛剎金剛薩埵菩薩摩訶薩。金剛王金剛愛菩薩等。一切金剛族眷屬夜叉大將諸忿怒眾。曼殊師利觀自在虛空藏寶積寶幢等諸大菩薩。蓮華眼蓮華族等諸大士。梵釋護世十二大天。持明輪仙魔王人王。大海主娑竭羅龍王。無熱惱池龍王善如龍王女等。一切大眾聞持祕法。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寶悉地成佛陀羅尼經



轉貼整理自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9/0962_001.htm
未與藏經本文對校 故供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