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將心比心走懺悔的路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法網邊緣﹂,故事描述一群孩子喝了環境污染的水而導致血癌喪生,他們的父母親因而委託律師對污染水源的公司提出控訴,影片中一位母親說:﹁我不要金錢的賠償,我只要有人出面承認錯誤並向我們及孩子道歉。﹂而被指控的公司則一直認為他們可以用金錢來擺平所有的錯誤。
這讓我聯想到在日常生活或學佛懺悔中,非常典型的兩種不同立場的心態。﹁還債﹂的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償還,花錢消災,就能堵住別人的怨氣,卻忽略了對於﹁討債﹂的人來說,有時候要討回來的,也許只是一口氣罷了,或許是一種被尊重的感受,讓過往所承受的種種委屈和痛苦的心情能在受到重視的態度下得以有宣洩的出口。
其實,﹁懺悔﹂和我在教育工作中的體悟是一樣的,缺少了﹁心﹂,一切的一切就只是一種﹁機制﹂的反應,如同一個口號一個動作,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從文字的角度來看,﹁懺﹂和﹁悔﹂這兩個字都是從﹁心﹂字旁,也能說明心在懺悔中的重要性。︶因此,談到懺悔的主要秘訣或許就在於是否能夠以心來瞭解對方內心的苦痛,進而發自內心地來懺悔。
懺悔的第一步是認錯,也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代表了我們能夠發自內心地去體悟到自己的行為︵包括身口意在內︶曾經在某個時空裡,傷害了其他人,讓其他眾生承受了種種苦痛。這部分我們可以試著從自己在﹁還﹂的過程,所承受種種不愉快的感受中跳出來,去反觀對方的心情。因為我們在當下所感受到的悲傷、憤怒等種種情緒,很可能就是對方長期以來一直背負的心情,更何況我們在諸佛菩薩和上師的協助下得以﹁重罪輕受﹂,那麼對方所承受的苦痛或許比我們所能感受到的還要強大了許多。如果我們太過於執著自己在﹁還﹂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委屈,我們就不容易體會對方的心情。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暫時放下自己所承受的苦痛,並且從自身上去放大對方的心情,或許更能讓我們在懺悔的過程中去貼近對方的感受。
換個角度想,如果對對方而言,是這麼容易就可以跨過去的傷痛,相信沒有人會願意長久以來背負著不愉快的心情,畢竟﹁仇恨可以產生力量,卻不能得到幸福﹂,懷抱著仇恨的人是無法自在愉快地過日子的。然而今天這個仇恨的結是由我們繫上的,於是我們的懺悔就成為解結的重要方法。我們在對方面前誠心懺悔,是因為我們體悟了自己不當的言行舉止曾經讓對方承受痛苦、難過、不愉快的感受,於是我們必須﹁從心出發,才能化解對方心中的仇恨﹂。而我們所懺悔的對象是眾生,是有情感、有悲傷、懷抱種種不愉快情緒的眾生,所以或許只有用最柔軟的心意,最誠摯的語言,才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歉疚。
其實我們也可以直接地告訴對方我們的感受與想法,就像是跟自己的親人朋友說對不起,讓對方瞭解我們心中因為無明而犯錯的心情以及我們內心的悔過之意。一次不行,兩次不行,就得再而三地來乞求對方的諒解。而不能存有﹁只要我懺悔了,對方就一定得原諒我﹂的心態,我們不能把對方的寬諒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反過來說,應該要盡量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對方所承受的一切,並用積極的行動力,體貼的心意,來傳達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深深悔悟之心。因此錯誤或造成別人家破人亡,或造成對方陷於恐懼,在當時我們或許不能明白自己的惡行,然而在現在,在我們懺悔的同時,至少我們可以將心比心,發自內心說一聲﹁對不起﹂。而在這樣一個試著瞭解別人心情的過程當中,我們自己的心才會愈來愈寬大。
懺悔的第二步則是﹁改過﹂。在﹁普賢行願品﹂中,有一段談到懺悔的文字:﹁言懺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為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懺悔業障的意義除了﹁讓我們勇於面對問題之外,更進一步是要解決問題﹂。業障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過去生生世世中,我們或因業障的牽引,而產生種種惡行,致使其他眾生承受苦痛,因此除了懺悔這些行為業障外,更要積極克服自己累生累世的業障,做到﹁不復造﹂。然而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之前,要先觀照
自己的心,找出問題之所在,看看是哪些業障常常牽引我們的言行,然後我們可以透過懺悔業障、持佛號消除業障的方式來改變自己。除此之外,在觀照自心的同時,更要以積極的行動力來改變積習。﹁西藏生死書﹂中有一首談到懺悔業障,名為﹁人生五章﹂的詩,頗能說明如何觀照自心以及克服業障,進而不復造。摘錄如下: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的勁才爬出來。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那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我走上另一條街。
其實懺悔是一種非常積極的生命態度,透過懺悔,我們不僅可以向過去生世中,因我們惡言惡行而受到傷害的眾生,傳遞聲聲懺悔之意,我們口中的一句﹁對不起﹂,是我們虧欠對方許久的公道,同時也是化解對方長久下來心中所累積種種怨懟的良方。更積極一點來說,藉由懺悔,我們可以傳達衷心希望對方幸福的心意,所謂的幸福,並不是我們可以給予的,而是透過我們的懺悔,讓對方糾結在內心中的痛苦得以舒緩了、寬心了。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或許我們在懺悔時,比較能夠跳脫自己的角度,從自身所承受的委屈中去體貼對方所背負的不愉快吧。
真正教會我們如何懺悔的,除了菩薩與善知識外,就是我們的冤親債主了,他們會讓我們感受到他們承受的痛苦與心情,重點是我們能不能發自內心地去回應他們呢?!每一位眾生都應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吧,但如果因為我們的言行舉止一念之間,而讓其他眾生直接或間接陷於恐懼之中,那麼我們就該了解自己的行為舉止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而誠心誠意的懺悔,而藉懺悔撫平對方的傷痛和遺憾。
業障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它不僅影響我們過去的行為,也可能主宰我們現在與未來的生活。因此,觀自己的心,懺悔業障和曾犯下的因果,在每一個轉折的時候,及時領悟與回頭,拿出勇氣去承認並改過,愈是困難的,愈是積習,愈是執著,愈是難改,也就愈要克服。



轉貼自網上 但目前網頁失連了 抱歉無法提供連結 若侵權煩請學長告知 末學將刪除該文 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