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皈依三寶的支分
頌詞說:
自亦困於輪回牢獄中 世間神祗其能救誰人
故於無欺皈怙三寶尊 至心皈命是為佛子行
這裏所說的“自亦困於輪回牢獄中”指的是誰呢?就比如說,我們在暫時的事情當中也有很多事情可能是需要有一些救護的,但是這個時候呢,有些人對世間的一些神啦、龍啦,還有一些有威德和能力的大力鬼神、部多、等等魔羅之眾做供祈。而且他們的確是很容易感應,稍做祈禱,稍做供養的時候,馬上加持力就非常迅猛地出現了。這個時候,有些人認為這是最真實的了,這樣就能得到對自己最大的利益了。但事實上他們只能做一些表面上的加持,真正從輪回的牢獄中解脫出來是根本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具足了所謂外表上看到威德和能力的神祗、龍、神全部都是因為妄想和分別,因為他們“我執”的緣故,也在輪回當中顛覆不已,現在只是一種有漏的善業成為大力鬼神,如此而已。但是,如果要是說從輪回深淵當中,從三苦當中救拔的話,他們自己尚且被分別心陷於輪回之中,怎麼能使你得到解脫呢?
那麼,真正能使你解脫的人是誰呢?這種人,一定要具備功德,並不被輪回之苦所束縛,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讓我們依怙的人。
這樣看來,既然世俗上的人、天神等不能給我們帶來解脫,而能帶來解脫的只有三寶,所以于三寶應生起敬信之心。
關於皈依三寶,有頌詞這樣說:“佛陀正法與僧伽,救護希求解脫者”。要是真實希求於輪回之中出離與解脫的話,能夠真實做救度的只有圓滿了一切智慧大覺者--佛陀,能夠引導你的道路--正法,還有能夠使你真正趨向善業的引導者--僧眾。只有三寶才可以為你的所依,只有三寶才能把你引向解脫大道。所以,只要對三寶真正產生信心,至心皈命於三寶,這樣完全可以於出離輪回當中獲得把握的。所以說,皈依三寶這是一個重要支分。
那麼,在我們皈依三寶時應如何想呢?因為想到輪回之苦,所以希求三寶的救怙,內心深處於三寶不起邪見,產生了為希求出離輪回而皈依三寶的信心的時候,這就稱之為皈依。
當然,說到真正的皈依,不僅是皈依時從嘴上或者是從語言上表達對三寶皈依的信心,而應該從內心深處真實地對三寶產生信心。這樣才是。在我們現在的人當中,很難有真實的信心,或者說表面上的信心是有的,真實的信心也有一部分,而完整的信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比如說,我們被大水卷走的時候,自己想的是什麼呢?那時候會想到三寶嗎?很少有人能想起來。而是一被水卷走的時候,眼睛馬上東看西看,去找一個讓自己逃生的道路,或者讓自己趕快爬上岸去,這個時候已經是失魂落魄了,早把三寶忘之腦後了,沒有時間去祈禱三寶,既便是有人嘴裏在念著,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嘴裏雖然這樣呼喊,心裏頭還是在非常猶豫的看著周圍,是不是自己能夠脫離出來,這樣的話,不稱為對三寶的信心。
真正對三寶的信心,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在任何時候,自己于三寶的信心堅定不退。即便是被水沖走了的時候:不要緊的,任何一個情況都有三寶證知於我,這一切都是一種因果;我堅信於三寶。以三寶加持的緣故,我看水能把我沖到哪里去,如果沒有惡業的話,不會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出現的。這種信心非常堅定,由內心深處會想三寶證知我,所以說沒有任何怖畏,那麼,真正的在一切違緣當中了無怖畏的信心。這樣才稱之為真正的信心。
可是,我們現在可能就沒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只是在外表上,嘴上說說而已。就象有些事情,我能不能做?這樣好不好?這些事情不需要請別人授記預測,只要你誠心祈禱三寶,依靠三寶的加持力,任何事情自然水到渠成,該做成的時候一定能做成。如果自己有這樣的信心,自然是真實皈依三寶了。所以說,皈依三寶是需要自己有真誠信心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住。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為了出離輪回的緣故,從內心深處至心皈命三寶,這是一切諸佛菩薩和一切佛子們稀有的行徑。
就象剛才講的那樣,於出離輪回當中真實的皈怙三寶之前,如何的皈依才能有真正的信心呢?那就是我們在三寶之前應該這樣想:不管是生、死、苦、樂,不管是任何一個時候,不商于父,不議於母,將自己的身心完全信賴于三寶,於三寶之前立誓皈依,這樣就是真正的皈依。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人,實際上不瞭解皈依的意義。對於皈依,都覺得好象是念一下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完了之後,發一個皈依證,拿到皈依證我就是居士了,實際上不是這麼簡單。
皈依之外,還要瞭解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的功德是什麼,學處是什麼,應該如何安住於學處等等,這些支分都需要瞭解。可是現在我們真的是所知甚少,因此,還需要給大家講一下皈依的學處,應該如何的去守護皈依的律儀,對各個方面都需要瞭解的。所以說,皈依這件事情不能當玩笑一樣的,也不能輕率地來看待。
當內心深處對三寶生起信心的時候,對世間的神祗,像剛才所講的神呀、龍呀,這些大力鬼神,大力的能救護的,應該知道他們雖然在表面能救護,但他們於輪回當中絲毫沒有把握的,他自己尚且在輪回中漂泊著,所以說只有三寶才能真正的救怙。因此,就象寂天菩薩等等,他們都這樣說:除了佛之外沒有更殊勝的導師;除了法之外,沒有更殊勝的宣說;除了僧寶之外,沒有更殊勝的福田。所以,在殊勝的三寶面前,我恭敬的贊禮。
像其他的續經,善知識,也一再宣說皈依的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的。比方續經上是這樣講的:如果三千大千世界可以作為一個器具的話,那麼僅僅一返皈依的功德,就好象把所有的珍寶和精華盛設於其中一樣,而且比其數量更加廣大,能得如此福德和功德。所以說,皈依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象阿底峽尊者,他在印度的時候是譽滿全印度最大的班智達,可是他一生當中只講皈依,不是他不會講其他的法,而是因為,一切功德的源泉就是皈依。所以不懂得皈依,所有的功德都無從滋生,因此皈依是具足一切功德的源泉。這一點大家要知道的。
為什麼說三寶能夠做真實救怙呢?佛陀具足功德,佛具有四種不共法是別人所沒有的,所以他能真正救度你的怖畏。輪回是非常怖畏的深淵,如何從輪回的恐怖當中得以救怙呢?首先佛自己有超出輪回的智慧,而且他有救度輪回當中怖畏的悲心,能夠救度別人,而且於救度的方便非常善巧,具足所有的智慧功德的緣故,所以才能成為無欺的皈處。而其他人要是想救度我們的話,根本做不到,想幫助你的時候,他能力也有限。只有在三寶面前,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所以說佛能夠救度一切的眾生,所以才堪為自己最勝的皈處。因此,要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決不懷疑地發起皈依之心,這才是最重要的。正象蓮花生大士說的那樣:如果心中想的是,我所想的一切上師都知,如果有這樣的信心必定能趣入加持,如果你對任何事情,對上師三寶沒有懷疑的話,一定能得到上師的護佑。也就是說,有多大的信心,就有多大的加持;信心越大,加持越大;信心越小,加持越小;沒有信心,就根本沒有加持。如是,我們對三寶的信心一定要堅定地生起來,如果沒有信心或者不了知的話,即便是皈依也只是表相而已,事實上也就得不到真正皈依的功德了。所以說,瞭解皈依的內容,並且生起真實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真正皈依三寶之後有如何的心態,這上頭需要講的是很多的,比如說碰到違緣和惡業的時候,我們會怎麼樣想呢?如果你碰到一些事情,一祈禱三寶和上師的時候,馬上好了,自己非常感歎地說,哎,加持力真大;如果碰到一些違緣沒有清除的話,哎,三寶也沒有什麼悲心,也沒有什麼加持力嘛,不過就是這個樣子。就可能會這樣的想。如果真正如此的話,那麼我們的皈依心可見只是表像,根本沒有真實的皈依了。
在前些年的時候,就有一位弟子,他是一個遠離一切世間俗事的瑜珈士,他的名字叫班尊。他有一次到上師跟前,講到他的事情:有一次他被瘋狗咬了(大家都知道,被瘋狗咬了會得狂犬病的,而且有生命危險)被瘋狗咬了後,當時就想,趕快找大夫看一下,要不然會變成狗一樣瘋了。他剛走一步,又一想:哎,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已經把自己的一切交付於三寶,一切三寶都能證知,我沒有必要那麼妄加造作。想完了之後,找一個土坑坐在裏面修上師瑜伽,好好修行懺悔與上師相應。這樣到了第七天的時候,病發了。得了狂犬病的人,也好象和狗一樣的往上竄出來那個樣子,當他自己有這樣一種衝動出現時,他馬上誠心祈禱上師又好好的祈禱三寶,這時候,一些毒水毒液,從嘴裏吐出來,然後他的病完全都好了。
就是這樣,依靠三寶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心,一定有這樣的加持。對於聖者如此,實際上對於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只是我們的信心沒有如此地堅定而已。所以說皈依三寶不是嘴上說的,而是由衷地從內心深處生起的一種真誠,希望大家好好觀照自己的心,然後對於皈依的學處,皈依如何地發心,如何守護自己的皈依發心等等,這一切都應該如理地了知,並且安住在皈依當中。這是大家需要瞭解的。
皈依是一切教法的入門,在皈依的時候,首先要知道修習一切正法的入門是皈依。那麼在自己發心的時候,為了一切的眾生都能得到究竟佛果的緣故,現在發心學習佛法。只有在自己真實發起了這種心的時候,才稱之為具足了學習佛法的支分的。所以這是大家要首先知道的。
皈依也有三個重要的支分:
(一)、皈依的區分,(二)、皈依的學處,(三)、皈依的功德和利益。
現在講第一個支分--皈依的區分。
用信心來區別的時候,信心分三種,稱為清淨信、欲樂信、堅信。
就清淨信而言,比如說首先見到佛像、經書、寺廟,見到這些所依的時候,自己生起歡喜心:真的是佛的功德不可思議,當你產生這樣的歡喜心,並且由產生歡喜心所帶來信心的時候,稱為清淨信;
對於惡業要斷棄,對於違緣要清除,對於功德要聚集,而且對於佛的解脫功德要證悟,為了得到證悟的緣故而生起的信心稱為在法上的一種欲樂信。
堅信是在修行法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信心。這種信心是這樣來的,比如已經知道輪回當中的各種苦,而且知道能逃出輪回的道路,就是自己所認識的殊勝的三寶,對三寶產生極大的信心,像佛寶、法寶、僧寶他們具足無邊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你的心中對這種功德產生信賴,這種信賴是即便自己苦樂生死,任何一個環境當中,都有堅定的信念,決不退失依止三寶,面對生和死的時候,全部以三寶作為自己究竟的所依和皈處的話,產生這樣的信心,就稱為堅信或勝解信。
具備信心的話,一切的加持都能得到;如果你不是三心二意的話,你所做的事情都能成辦。所以說在學習佛法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有真正的信心。信心是自己趨於善法之門。就如同想走路時需要腳,想拿東西需要手一樣,信心就是這樣的重要。
我們在法上講到聖者七法財,這七法財當中,首先是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我們必須具足信心。信心就象珍寶一樣,如果生起這種信心的話,一切加持都能趣入,所以說信心非常重要。
信心也有上中下三等。加持力的大小也因為自己的信心的等次而有了區分:有上等信心,得到上等的加持;中等信心得到中等的加持;如果你是下等的信心,只能得到下等的加持;倘若你一點信心沒有,就不可能得到加持。所以說信心是趨入加持之門,這是一切的根本。所以說如果沒有信心的話,那麼一切的加持都沒有。比如說釋迦牟尼佛面前的善星比丘,他雖然跟佛那麼多年,但是因為他心中對佛沒有任何信心的緣故,所以根本沒有得到見了佛的那種加持。我們也是如此。如果你真正具足信心,那麼一切功德自然滋生;如果沒有信心的話,所有的善法自然會漸漸地泯滅。所以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有了信心的話,一切的加持都能趣入,這是不需要懷疑的。就比如說,我們在修習本尊法的時候,只要你有信心,觀想在面前虛空當中有自己的本尊或者是任何身語意的所依,只要你有信心在祈禱,那麼三寶的加持一定能夠趣入的;如果沒有信心,即便是真正見到佛也沒有任何加持。所以說信心非常重要。
有一個狗牙變出舍利的故事:過去在藏地有一個老太太,她兒子經商要到印度去。老太太跟她兒子說,你要到印度去,據說那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的地方,希望給我帶來供養的所依。兒子答應後就到印度去了,但是卻把他老媽交代的事情全部忘掉了。他經商回來的時候,回到門口,突然想起這檔子事,覺得非常害怕,因為老媽說過,如果你不給我捎來讓我供養的所依的話,我就死給你看。他怕他老媽出事兒,這可怎麼辦?突然間,看見旁邊有一個狗頭,靈機一動,就很迅速地把狗牙掰下了一顆,然後用哈達裏三層外三層裹起來,恭恭敬敬地拿給老媽說:這是佛牙,您供起來吧。老媽一看非常高興,雙手接過來供到佛堂裏。因為她信心非常堅定和真實的緣故,最後從狗牙當中真的生出很多舍利!最終據說老太太也化光身而去。僅憑信心的力量,就有如此之功德,所以,哪能讓自己沒有信心呢?好好產生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具有信心之皈依,根據發心的不同,也分成三種:
因為自己擔心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當中的痛苦,為了解脫這些痛苦,為了讓自己獲得安樂或者生於有漏的善趣的緣故而發心皈依三寶的話,稱為下士道發心,也是下士的皈依。這是為了得到自己暫時的安樂。
如果有人特別怖畏整個輪回的苦,想到了輪回當中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的痛苦,天道當中有墮落之苦,阿修羅道中有鬥爭之苦,人當中有生老病死之苦,這些苦難是無量無邊的。想到在輪回當中任何一個地方,沒有自己留身的地方,於是對於廣大輪回產生出離心,因為這種出離心而發起來的信心,皈依三寶,稱為中士道的皈依發心。
如果要是為了三界六道當中所有的眾生,比如說無始無量劫輪回以來所有的眾生、以今生自己父母為主的一切眾生都能出離難忍的輪回的緣故,那麼,我們現在發心皈依三寶,從而願一切眾生和自己都能究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樣的發心是上士道的發心。
這是發心的三種差別。如果不是為了一切眾生而發心,只是為了自己,拿下士道來講,為了自己得到暫時的安樂而發心皈依的話,即便是暫時得到了安樂,還是在輪回當中,畢竟沒有窮盡,沒有出離整個輪回之苦,等你的善果享受盡了之後,還繼續墮落到惡趣當中。因此,真正要依靠下士道想獲得究竟安樂是不可能的。
我們要生起廣大的發心,不是指望自己得到解脫就滿足了,得到了聲聞、緣覺之果就覺得安逸了,解脫了,涅槃了。你想一想,一切的父母眾生都在輪回當中漂流著,如果你不去利益他們,不讓眾生究竟成佛,能夠忍心任由如母有情在苦趣中掙扎煎熬嗎?沒有這樣的發心,你也不能究竟圓成無上究竟智慧。因此,生起大乘道的發心,為了一切等空的眾生都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緣故,發心來皈依三寶,這種發心既是上士道的發心,也是我們應該生起的發心。正象《寶蔓論》所說,眾生有多麼多的數量,你的發心就有多麼多的數量;如果你自己的發心,窮盡這個數量的話,那麼你的智慧也就等同虛空一般。因此,發心和自己的信心應該如是地安立。
皈依的共同的講法,就是以佛為導師,以法為道路,以僧伽為助伴。自己在無欺的三寶面前,要生起這樣的信心:從今天開始直至未來解脫之間,一切眾生皈依三寶之前,不論產生任何生死苦樂,所有的一切,全部不指望其他地方,全部都寄望於您;不論是上生善趣,還是下墮惡趣,不論是我自己遇到任何事情,除了三寶別無寄望之處。願三寶能攝受於我,能夠引導於我,願我能於三寶面前得到加被,因為三寶加持的緣故,我能趨入解脫的彼岸。如是作意,如果這種信心堅定地生起的話,就是一般通規當中的皈依之相。
密宗不共的皈依方法,就是三寶的總集是上師,因此,上師也稱為第四寶。對於上師應該有這樣的信心:平素的時候,在自己行走時,要把上師觀想在自己的右肩上;自己坐下來時,觀想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上;受用食物時,把上師觀想在自己的喉間,把所有吃的東西化成甘露的相狀供養上師;在自己睡覺時,把上師觀想在自己的心間,這樣有認持夢幻光明的必要。自己在行住坐臥,任何一個時候,都把上師的心和自己的心相合在一起,經常來祈禱上師,這樣來修行,這是皈依弟子所應生起的信心,也是修行與上師相應的一種方法。
現在講的支分是:皈依的學處。這當中有三種應斷的,三種應修的,三種相順的。
先說三種應斷的:自從我們皈依三寶之後,因為皈依佛寶的緣故,所以不皈依一切世間神祗,比如大梵天、遍入天等等。為什麼不皈依他們呢?因為他們憑自己的力量還不能出離輪回。如果要想出離輪回,希望他們救度你,引導你,加持你的話,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地如願以償的結果的。所以,自己的心中一定要知道只有皈依了無欺的真實三寶才能真正獲得解脫。所以對世間的神祗,應該是不去禮拜,不去皈依。即便是有些人暫時的皈依了神祗之後,得到了一點點的利益如飲食、衣物、財寶等,但是終究會沉溺於無邊的輪回痛苦中,因為這是能使你產生更大的執著的緣故。所以說,只有皈依三寶才能究竟的解脫。正象上師所講的那樣,世間的神祗連自己都困於牢獄當中,他能救誰呢?所以說,真正於無有欺誑的三寶面前做真實的皈依,這才是應該做的事情。所以說,大家應該知道,所謂皈依就是自己捨棄一切世間神祗,去皈依佛寶。剛才講的是皈依了佛之後,不皈依外道神祗。
現在講的是皈依法之後,不做任何惱害眾生的行為。為什麼呢?因為皈依了法,是為了讓自己希求解脫的緣故,是為了希求安樂的緣故,而眾生都是在輪回的痛苦當中漂流不已的,這些可憐的眾生,如果自己在皈依了法之後,還繼續做惱害眾生的事,這是於學處當中相違的。因此,皈依了法之後,應該自己心中生起大悲的意樂,為一切眾生都能獲得永久的安樂,發起殊勝的慈悲心,斷棄一切對眾生的惱害,是皈依法當中的學處。
第三個支分,皈依僧寶之後,不與一切外道邪眾相伴。外道邪眾,指的是與佛法不相順的這類人。比如他們說上師不真實,佛不真實,法不真實,僧寶不真實,認為佛法是騙人的,這些人既便不是真正的外道,只要是不承認三寶的人都會引導你拉大與三寶的距離。因此,所有不承認三寶真實的人,都應該遠離。有人講的是無神論,他的無神論當中說沒有佛、沒有法、什麼都沒有,一切都是胡說的,不存在這種事情。那麼他抱著這樣的信念的時候,至少你心中是應該知道的。既然不承認三寶,至少我們知道不應該按照他們的想法來取捨自己修行的問題。所以說修行上應該相信佛的真實。法的真實,還有僧寶的真實。那麼,對於三寶不承認的就應該舍離,這是皈依三寶之後應該斷棄的一些學處。現在講的是三種應斷的。自從我們皈依佛之後,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之後,永遠不惱害眾生有情;皈依了僧寶之後不與外道邪眾為伴,包括作無神說不承認三寶者,這是應斷的幾種學處。
下麵是應修的三種學處。自從皈依佛之後,因為對三寶充滿了信心的緣故,哪怕是見到了零星的佛像碎片,都應該非常恭敬地把他放到自己的頂間,心中這樣想,這是佛寶,具足無量的加持。要有這樣虔誠的信心,如果能生起這樣的信心,乃至於佛像的碎片都非常恭敬的話,那麼這就是三種應修的第一個支分;第二個支分,自從皈依法之後,對哪怕是文字的碎片都做真實的正法想,並把它恭敬在頂間,放於淨處,恭恭敬敬地把它安置在乾淨的地方,這樣是對法的尊重;第三個支分,皈依僧之後呢,自己應該尊重僧寶,哪怕在路上或路邊,揀到紅黃的布片,你要想這是僧寶的袈裟或者是他的衣服,這樣想的時候,生起恭敬之心,頂間頂戴或放於淨處,這是對僧寶的恭敬。
三種應斷的,三種應修的,這六種已經講完了。
現在講三種相順的,第一個,由我們已經皈依三寶的緣故,而三寶具有如此功德的緣故,所以對自己的善知識上師從身口意各個方面都要非常地恭敬,這樣才行。恭敬之門當中還有很多的規矩,比如說上師的影子不能跨越,上師的坐墊不能坐,無論何時何地,對上師都要非常尊重。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續經上是這樣說的:如果有人跨越上師影子,就象已經開過光的佛塔被他摧毀一樣,會有這樣的過失;跨越師影的過失都是如此不可思議,要是我們對上師的身體不恭敬的話,那罪業一定是無邊的!所以要尊敬上師之身。當自己見到上師的時候,比如從上師的門外走過來的時候,輕輕扣門,而不能非常的粗魯;見到上師後要輕聲慢語向上師講,比如說您休息得好嗎?您的身體好嗎?身體健康嗎?需要幫助嗎?慢慢地來請示,而不是大聲粗語向上師叫喊,否則,就是對上師的不恭敬了。這是第一個部分。
第二個是針對上師的話語、上師的語言所說,你對上師生起信心的時候,你要知道上師一切的語言,全部都是正法的加持。這時,你要想上師的話語和經續論所講的一切都是毫不相違的,隻言片語都絕不會違逆的,不會懷疑,不會多做臆想,只是依教奉行,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對上師的恭敬上來說,要以三種方式來承侍上師:上等的承侍,對上師所講的法,如理地思維,如理地修習,這是第一種最好地供養;中等的是以自己的身體來為上師做一些服務,比如說為上師打掃一下房間,為上師建造房屋等等,這一切都是外的一種供養,稱之為第二等、中等的承侍;最下等的、比較輕的,是把自己受用的福報,比如說金銀財寶等等供養上師令上師歡喜。這是三種承侍,供養依止上師的三種方式。當然了,最主要的是以修行來供養上師。上師所講的一切都要作意這是真正的正法,而且自己真正從內心深處絲毫不起邪見,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以上是第二個部分。
對待上師和他的眷屬,他的弟子,做真正僧寶觀想,而且對他們非常恭敬,不做惱害,這是非常重要的。以上是對上師身語意的恭敬,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些的話,就是相順分的學處了。
如果自己沒有做到的,甚至做的一些事情使上師心中不歡喜的話,過失是非常巨大的,自己要從內心深處生起懺悔心,並且在上師面前努力做一些令上師歡喜的事情,比如說承侍、修法、供養等等方式令上師歡喜,如果這樣的話,可以使自己的罪業得到清除。
在平常的時候,自己要生起這樣的想法:在非常炎熱的時候,一絲涼風都是上師三寶的加持。因為上師是三寶的總集,密法與其他是不一樣的,密法當中上師的身是僧寶的表法;上師的語,是法寶的表法;上師的心,是佛寶的表法。這樣一來,上師就是三寶的總集。因此說,一切加持的來源是上師。你要堅信一切善業的顯現,全部是上師給你自己的加持。如果能產生這樣信心的話,是相順分當中應該安住的律儀。所有善業和功德的顯現,全部都是三寶加持的緣故。自己心中產生確信,而且不管任何一個時候,外界的一切顯現,都要視為三寶的加持,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把一切的顯現轉成道用,轉成對三寶的信心的話,那麼這種加持必然能趨入。
就比如說我們的走路,早晨起來走路的時候,觀想這是金剛薩垛對自己的加持;晚上走路的時候,觀想這是阿彌陀佛對自己的加持;往東方走想的是金剛薩垛佛在加持;往南方走,有寶生佛加持;往西方走,有阿彌陀佛加持;往北方走,有不空成就佛加持;當中有毗盧遮那佛加持等。這樣想,不論何時何地,都充滿了三寶的加持和他對你的護佑。如果你有這樣信心的話,那麼你所想的任何事情都能任運成辦。這是對三寶信心安置的方便。然後,在自己平素的時候要對三寶這樣修行來增加信心:在自己行走的時候,上師在右肩上安住下來;坐時在頂間等等。觀想是不可少的,尤其是把三寶的總集,自己的根本上師觀想在自己的心間,這是很重要的。在吃飯的時候,想的是上師在自己的喉間,所吃的一切,第一口首先是要供養上師三寶的;然後你睡覺的時候,把上師觀想在心間等等。這一切的觀想,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在平素的時候,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師三寶對自己的加被的話,你一定能得到上師的加持。
還有自己可以經常做一些供養,這樣做能聚集廣大福德資糧。供養的方式,除了剛才所說吃的以外,比如在平素的時候,眼睛看到的一切,覺得非常好的東西,全部都可以供養:在自己的家裏或任何一個眾人聚集的地方,有好吃的、好用的,當然可以做供養的觀想;但是如果沒有的情況下,你也可以用自己心中的觀想來供養三寶,這也能得到廣大的福德。這是通過皈依對三寶產生信心之後,應該修行的支分。自己要對三寶恒時生起恭敬,經常要身恭敬做頂禮,語恭敬做祈禱,意恭敬做觀修,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皈依,如果真正產生了堅定的皈依,像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樣,如果從內心產生永不放棄三寶的信心的話,就可以稱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了。
在平素的時候,心中要這樣想,即便是碰到生命違緣的時候,也不會捨棄三寶。要有這樣一種堅定的信念。如果有這樣堅定信念,你皈依的戒律會非常的清淨。所以說在皈依三寶之後,於佛產生一種敬信心,然後經常恭敬於三寶,這是非常重要。比如我們平素見到了佛像或者類似的表法的時候,要生起信心祈禱;面對經函的時候,當想佛語的化現是經函,那麼這個時候也要產生真佛的信心。正如《涅槃經》中說的:我現在不住世,未來以文字的相狀住世。所以對文字要生起真實的恭敬,見到了經函,也要生起真佛一樣的信心。
平素行為當中,比如到了一個寺廟,看到了佛像,或者看到畫的佛像時說,佛像眼睛怎樣,鼻子怎樣,嘴怎樣,這不好,那不好,如果這樣想,會產生很大過失。還有對於經書,也是這個樣子,把經書放到地上,放到低處,或用手隨便亂放啊,或者用手指頭蘸唾沫翻經書等等,統統是對經書法寶不恭敬的表現,都能產生很大過失。
因此,我們皈依三寶之後,從內心深處要恭敬三寶,對佛像、經書、還有僧眾一切都要生起淨相,這是非常重要的!看到一切全部都是三寶的加持,見到一切都產生淨相、持予供養並且有恭敬之心,這是自己應該做到的皈依的學處。
下面就是皈依的功德和利益的支分:
自己真實皈依三寶之後,從那個時候開始,一切的戒律就開始產生了。因為,一切戒律的基礎是皈依。如果沒有皈依,一切戒律都不可能得到的。所以說不論你希求暫時世間的安樂也好,究竟出離輪回的安樂也好,這些的基礎絕對都是皈依。得到了皈依的戒律的時候,居士的戒律、沙彌的戒律、比丘的戒律等等,所有的戒律就都有了基礎。就象建房子,有了地基一樣。所以說我們在皈依之後,就有了戒律的功德。這種功德的產生,可以使自己於解脫道中獲得把握。
自己從產生皈依的戒律開始,就應該經常祈禱三寶,並且經常這樣地修行,這樣可以在自己的心中生起很多很多的證德,還有功德的相順支分。在平素的時候,我們見到任何佛像的時候,稍微結一些緣分,都會得到加持,更何況自己能夠真實的皈依呢!
過去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小生命吧,它自己被水沖走的時候,右繞著佛塔轉了七圈,然後轉完了七圈後給淹沒了。就是因為繞了佛塔轉了七圈的緣故,它自己都沒有想到任何事情,但是在未來終究種下了解脫的因緣。像我們現在,能夠見到了身語意的所依,並且在身語意的所依面前,真正產生淨信去祈禱的話,當然能夠產生更大的功德。這是不需要懷疑的。平素,自己要知道皈依之後,要堅住于清淨的律儀,並且經常有一個清淨的發心,來認持自己的心境。這個是大家恒時要知道的事情。
在皈依之後,單憑皈依的力量,有漏的世間善業和無漏的出世間善業,都有了基礎。有漏的世間善業,即便是沒有刻意地追求也能得到。所以說不論是暫時和究竟的安樂,都緣於皈依的緣故,所以說皈依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這是皈依功德當中的一部分。
過去有這麼一個故事,經書上也提到過這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人,他因為發心非常清淨的緣故,做了一個小泥塔,小泥塔當然有佛像,他把塔放到了路邊。有一天,在下雨的時候,有一個過路人,他看到小泥塔沒有任何遮擋,怕雨把塔全部澆毀了,他拿了一隻鞋子扣在小泥塔上,想著千萬別讓雨淋濕了佛塔。後面又過來一個人,覺得真是罪過,怎麼在泥塔上扣一隻鞋子呢?然後就把這只鞋子給甩掉了。這三個人,因為他們都發了一個清淨心的緣故,最終都能究竟成佛。
就是因為發心清淨的緣故,所以一切善行當中,最根本的就是發一個清淨心。如果是發一個清淨心的話,一切的功德自然能夠產生。
所以說在自己平素的時候,要經常有一個清淨的發心和意樂,這是很重要的。恭敬三寶也好,或者是自己修行法也好,任何一個時候,都要有一個清淨的發心。如果具足清淨發心,一切功德自然會聚積,一切過失自然會消融,只要單憑皈依的力量,自己過去世所積造的一切惡業都能減少或消除,一切解脫還有出世間的功德全部都能夠得到。
以上是皈依、皈依的差別以及皈依的學處、利益。
前行部分已全部圓滿講訖。
三士道
正行三士道的修法分:一、下士道;二、中士道;三、上士道。
現在講的是:一、下士道的修法:
極其難忍惡趣諸苦痛 是為惡業果報佛親雲
故於惡業縱然舍生命 永不積造是為佛子行
這裏所講的是,我們在輪回當中最極深重的所有的苦難,這一切都不是無因而生的。就象三惡道的苦或者是任何一種自己覺得非常難忍的苦,全部是由於惡業的果報。因為從因果上面來講,任何一種苦無因而生是不可能的,苦是有因而生的。那麼,苦因是什麼呢?釋迦牟尼佛以佛的智慧觀察到輪回當中的一切都是因果所造就的。在因位的時候,自己造就了這些惡業的緣故,它的異熟果肯定是惡報;如果是因位造就了善業的話,異熟果一定是善報。這些都是因果的規律。這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講的。所以說,我們既然知道了一切的惡業,一切難忍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自己過去造的、發的一些惡念的緣故,所以現在對於一切的惡業,即使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永遠不去積造。每一個佛子都應該這樣做的。
雖然說是這樣說的,有的時候對於因果的取捨卻不一定是非常地明瞭。尤其對善惡業這上面的取捨,有的時候心中沒有產生確信。因為這種緣故,所以在修行的時候不能產生堅定。我們碰到了任何違緣的時候,就象釋迦牟尼佛講的那樣,當下就知道這是自己過去世曾經積造過惡業的異熟。如果今生造作惡業的話,以後畢竟成熟。所以對這些惡業異熟也好,或者是他自身的因緣也好,自己要非常的相信;而且,不是自己心中懂得了這是惡業,這是因果,這樣就萬事大吉,而是說自己懂得了之後,要非常的謹慎,要非常的明瞭,所應當做的是什麼,不應當做的是什麼,對一切該取該舍的地方都要非常明瞭,準確取捨。大家一定要注意,對惡業的因緣,善業的因緣,這些都能如理取捨的話,這才是一切佛子所應該奉行的稀有行徑。
對因果上的取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像我們在受六道輪回苦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地想,而且細緻了再細緻地想,一切輪回當中的苦,究竟因從何來,然後自己在這上面產生決定的時候,才可能真正地對輪回產生出離心。就象《寶蔓論》當中所講的,如果你不知道輪回苦的時候,你可以觀察一下地獄、餓鬼、畜生,觀察一下輪回當中苦的自性。那麼,我們在平素的時候仔細的想一想,地獄眾生究竟是以何因緣墮落地獄的,餓鬼又是以何因緣墮落餓鬼的,畜生又是以何因緣墮落畜生的,這全部都是惡業的緣故,這都是因為自己惡的因果才造就的。所以說在這個時候,我們要細緻地想,這種因果得來的果報是什麼?像說到地獄苦的時候,不是說地獄是苦的一個地方,然後自己就好像是知道就算了,這樣的話,不可能對地獄這種苦產生怖畏的。因此,要說地獄的苦,像無間地獄、近邊地獄、八熱地獄、八寒地獄,他們都是以什麼因緣墮落這種地獄當中?這種地獄受的是什麼樣的苦?無間地獄、近邊地獄、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各是什麼樣的苦?每一個都要細緻瞭解,然後對於這種苦,還有受苦的時間等等產生極大怖畏的時候,這才知道輪回的苦是怎樣的。
這些都要詳細的瞭解的話,就可以看一下華智仁波切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那裏有專門講地獄之苦的,還有其他的關於講地獄苦的那些論著,我們都應該自己多看一些。這樣一來對輪回的苦,我們會有更深的瞭解。
然後象這個餓鬼當中的苦,餓鬼當中像饑寒、乾渴之苦等等這些的我們都得好好的想一想,餓鬼是以何因緣墮於餓鬼之身的,有多長時間在餓鬼道上受生,或者是餓鬼受的是什麼樣的苦、受什麼樣的煎熬,仔細地思維一下。然後還有像畜生道當中,愚昧之苦,互相殘食之苦等等,這些苦都是以何因緣,這一切你全部知道是惡業,但是每一個還要善巧地瞭解,它是惡業沒錯,惡業當中還分成很多種的,因果當中就是如此的。
有很多的人說:“我沒有見過這樣的因果。”但是佛說,你沒有見到的事並不等於它不存在!
所以說有很多的事情,我們要仔細地去觀察。這些惡業當中,各有它的異熟果、等流果,還有增上果,士用果等等。惡業的果報也是有很多的,而且對於這個業力來講,業力是有很多種分別的。你造作的業都不會消失的,沒有造作的業都不會相遇的,而且造作的業一定還會增長的,不管是多長時間一定會得到這種果報的,所以這個業力也是有很多特性的,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業因果造完了就沒事啦,其實有很多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的。所以說自己應該細緻地觀察它,仔細地想完了之後,你就知道了在輪回當中即使是三善趣當中,也是苦的自性。比如人當中的生老病死之苦,修羅當中鬥爭之苦,天道當中面臨墮落之苦,這一切都是輪回苦的自性,你懂得輪回苦的這種自性的時候,才真實的可以說輪回當中什麼是因果,什麼是應該出離的,這樣才能夠產生確信。
我們所講的業,主要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當斷的惡業,一種是當修的善業,這兩種都是要知道的。善惡業當中大概把它分為十善業與十惡業,身體當中的三種,語言當中的四種,意念當中三種。這是自己應該斷的惡業和應該修的善業。就身的惡業來講的話,比如說殺生,一切的生命不得去殺害,殺生是身業當中的第一惡業;然後是偷盜,就是不與取,別人沒有給你,自己去偷偷的拿來了;第三就像僧眾來講的話就是非梵行或者是稱為不淨行,對居士們來講呢,指的是邪淫。這些都是身的惡業。還有嘴上來講像綺語、惡口、妄語、兩舌,意上面的貪心、害心、邪見等等,這些全部都是惡業。這些惡業相對應的果就是三惡道,與之相反,就是善業相對應的果——三善道。這都是應該知道的。
我們平素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沒有看到和沒有瞭解到,就把這一切都給疏忽了。有的時候我們什麼也沒看到的時候,比如有些人就說:“你們學佛人供燈吧,供燈有什麼樣的一種善報呢?看著一個燈放在這,然後在裏面放些酥油,再用火點著,隨著火焰不斷的燃燒,然後酥油全部燒光了,什麼功德都沒有看到,那有什麼果呢?什麼都沒有。”那就是他不瞭解因果的緣故。實際上呢,所作業不亡啊!這個是在任何時候都要知道的。我們做為一個學佛人要瞭解因果的取捨,並且知道表面上所看到的這一切不等於它的本質,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長遠地去進行觀察的,用甚深的智慧眼光能看到,否則,就很容易墮入斷見當中。還有像有的時候,有些不信佛的人對一些信佛的人講:你們說頂禮有如此如此的功德,我怎麼什麼也沒看到呢?你們有很多人有時候也會這樣子想。所以說,因果方面應該是仔細思維,不是粗粗地想一想就完事了,應該仔細地想。
我們經常說:要為一切的眾生而發起菩提心來,真正想一切眾生的輪回是苦的。當你想到這些的時候,真正的生起悲心和出離心或生起了精進意樂的話,那當然是好;但是你憑什麼能生起呢?就是說如果只是大概粗略地想一下是不能夠生起的,要想到眾生哪里苦。我們自己衣食都具足了的話,坐在一個溫暖的房間裏就說:眾生真可憐啊!這樣想的時候,你根本不能生起真實的慈悲心。所以要想生起真實的慈悲心的話,必須要知道眾生如何地苦法,就是無間地獄、近邊地獄、八熱地獄、八寒地獄,還有畜生道、惡鬼道等等,他們所有的這些苦你全部在自己的心中要想到,而且要想到如果這苦到了我的身上我會如何感受呢?
當想到這些眾生在如此難忍、可怕的苦中煎熬,我應當解脫他們脫離輪回,當你這種心生起的時候,這是一種真正的慈悲心。如果你不知眾生輪回的苦,只是說自己生慈悲的話,那只是空話而已。因此,在這方面自己應該謹慎的。
平素的時候,我們有時候對一些行為沒有能夠仔細地檢點,所以,有時造下了惡業是在所難免的,這時候,就象赤•貢唐仁波切所說的那樣,“什麼事都不可以做的時候,你反而做了最可以做的事,什麼事都覺得無所謂的時候呢,你反而做成了最有所謂的事”。意思是說什麼呢?就是說如果你做為一個很好的修行人,覺得這個事也不該做,那個事也不該做,小心一點,這個因果上要注意,那個因果上要注意,如果任何事都注意自己的行為和發心以及起心動念的話,那麼,你反而符合了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教義了,因為這樣的進行修行反而走向了解脫的彼岸。但是,有些人說幹什麼事都無所謂,這個無所謂,那個無所謂,結果到最後墮入地獄就有所謂了。所以說,任何時候都需要非常謹慎,要以正知正念來攝持自己的身心,這樣才能夠保證不造任何惡業,于戒於法全部都如理守護。如果你不能夠這樣做的話,那很容易在佛法當中產生一種顛倒取捨。所以在自己修行的時候,對因果的取捨要非常地細緻才可以的。
在很多經續當中也都一再地記載了有關因果取捨的問題,說什麼是白業、什麼是黑業,就是什麼是善業,什麼是惡業,對於善惡的取捨上大家一定要慎重。而有些人就說:我沒看到輪回,也沒有看到有什麼解脫的。這樣的話當然不夠確切。博朵瓦格西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你造善業的話,你想尋找三惡道是不可得的,如果你造了惡業的話,你想尋找三善道也是不可得的。這就是說,你如果懂得因果的話就知道,惡道是惡業產生的,善道是善業產生的,造惡業的人想求安樂是不可能的,造善業的人即便是步入了痛苦之境,痛苦也不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所以說,在任何時候你都要謹慎是很重要的。
像寂天菩薩等等有很多的大士也都是這樣講的。在你活著的時候,仰起頭看到的是藍藍的天,低下頭看到是廣袤的地;既沒有看到餓鬼,也沒有看到地獄;但是,當你死的時候,當你的色身和你的心識分離的時候,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你所有看不見的就都展現出來了,你沒有見過的地獄在這時就會出現。那個時候,陷在這個苦難當中,想出離卻為時已晚。所以說,不能認為現在沒有看到的,就認為這個事情是虛幻的或者是不真實的,這樣是非常愚癡的。一定要把這種愚昧的心從根本上放棄,對輪回當中一切的因果要能如理地取捨。
對於當取的善業,當舍的惡業,如果心中沒有產生確信的話,是不容易對輪回產生出離心的。所謂修行無上菩提,如果對輪回沒有出離心的話,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對輪回生起出離心,對因果能夠善巧取捨,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就像我們現在的這些人,在座的也都需要這樣仔細觀察的。如果不做仔細觀察的話,為之蒙昧,那很容易陷在因果輪回當中。如果這樣,異熟果報降臨的時候,是非常痛苦難忍的。所以,對於善惡果報應該是這樣的了知。希望大家對於因果方面一定要非常細緻和謹慎才好。
二、中士道修法。
中士道,是相對于下士道而言,下士道是貪執於有漏的,而現在要講的中士道和下士道的安樂不同,中士道是希求究竟的解脫果,而作如是發心。頌中說:
三有安樂草尖露水同 本即須臾壞滅之有法
為證永不變遷解脫果 致心勤勉是為佛子行
做為佛子應該這樣的思維:三有指的是欲有、色有和無色有,三有當中的眾生得到的即便是因善業果報的安樂,也是如草尖上的露水一樣,瞬間就會變壞的,根本不長存的。那麼我們應該想到的是:即便是獲得了這種有漏、暫時的善果,到時候也必然會耗失掉的,這些是不堅實的,不永恆的,不能夠把握的。所以,我們現在為了獲得究竟的安樂,為了能夠得到究竟的解脫,不困縛輪回當中,應該對於修行佛法即獲得真實有意義的解脫果,產生極大的勤勉。這是佛子的行為。
我們平常思維,就要這樣地想:我們輪回當中所得到的一切,全部都是善惡因果所造就;只有在獲證無上正等菩提的時候,才能超越一切苦樂因果的迴圈,自己才能得究竟的安樂。所以說,在輪回當中任何一種事情現起的時候,自己應該立刻能夠知道它是無常的,就好像自己睜眼閉眼之間它馬上就成為無常。在無常出現的時候,不論你是國王還是貧民百姓,在任何人面前,無常的到來都是同等的,那全部都是死亡。不管你曾經享受多少安樂,當死亡來臨時,安樂瞬間就喪失了。所以說,自己非常勤苦地希求這種臨時的安樂是非常沒有必要的;因此,自己對於究竟得到解脫,或者永恆安樂,這種無上菩提和無上解脫的道路應該生起極大的希求心,並且能夠精進勤勉,這是一切佛子所稀有的發心。
就象上面所說的,如果自己對輪回的苦還沒有產生一種無常或很沒意義的想法的話,那麼,真實的出離心是不可能產生的。自己心中要這樣地觀察,輪回當中一切的安樂都是無常的,而這些無常的本身就是它的自性;所以要出離這種無常的自性的話,唯獨解脫之果方能堪任。
這就象《四百論》所說的,如果對輪回的苦產生一種怖畏的話,不獨是對三惡道產生怖畏,而且對於三善道都應該生起出離,這是智者的行徑。因為一切智者知道,即便是生於天道,或者修羅道或者人道當中,這一切安樂都是不長久的,對它的貪執反而是輪回的深淵。因此,所有的智者于輪回當中的善趣尚且不住,何況惡趣?對這種輪回的痛苦怎能不產生怖畏呢?這樣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蓮花生大師也是經常這樣說的,如果你自己知道了輪回的自性,就應該對整個的輪回生起出離心。此外,還象無著大師他自己所講的那樣,當你觀察到輪回苦的時候,對輪回產生出離;當你不能夠確信的時候,你要觀察輪回苦的自性;從各個方面來進行觀察的時候,心中會生起輪回總體是苦的這種觀念;如果你對這種苦生起出離的話,那麼,趨向究竟的解脫果就有指望了。
經書這樣記載著,佛和祖師們這樣說,輪回三界它象火宅一樣,輪回之中是沒有安樂的,就象廁所之中不留香氣一樣。輪回之中就象一個火宅,沒有人喜歡在那樣的火屋子裏待著的。就象這個屋裏失火了,而你坐在那裏,說:“這個屋裏著了火,這樣子真快樂。”會有人這樣想嗎?誰都是只要一看著火了馬上就往外跑的!那麼,輪回亦複如是!當你看到了輪回,知道了它的自性是苦的時候,你是一分一秒的都不願意停留,想馬上就逃出輪回去。這樣的一個意樂,就叫出離心。如果沒有這種意樂的話,那出離心就沒有生起,修行佛法就肯定會放逸。
舉個例子,像我們從年龍到色達縣去的時候,你自己要有一個目標,我要去色達縣,對路邊所有的景色全部都不貪執的話,直接就沖向色達縣去了。但是如果你在走的時候,一邊走,一邊看路邊的山溝溝,這邊的風景不錯,多看一會兒,那個地方風景也不錯,再多看一會兒,如果這樣下去的話,那麼你什麼時候才能到色達縣呢?
對我們希求解脫的人來說也是如此。我們現在在座的大家都是發了大乘菩提心希求無上菩提的,所以才到這裏來修行佛法。但是當自己修行佛法的時候,卻貪執于世間的安樂的話,那麼,你想解脫的結果,只會離自己越來越遙遠的。所以,這個問題大家一定是要知道的。
還有些人是這樣想的:三惡道是非常可怕,象地獄當中烈焰之苦,餓鬼當中乾渴之苦,畜生道有互相殘食、殺戮和愚昧之苦,這些都是苦的;但是如果離開了三惡道,只要受生在三善道,怎麼也是好的吧?這樣想,實際上是錯誤的。如果你自己貪著三善道的話,這個實際是沒有永恆安樂的,善報一盡,終究還是墮落到惡趣受苦。蓮花生大士是這樣說的:輪回當中連針尖上頭那麼一丁點安樂都不存在,輪回當中純粹是苦的自性,正所謂三苦束縛。三苦,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行苦、苦苦、還有壞苦。這些都是苦的自性。你不難想見,天道它有墮落之苦,修羅道它有鬥爭之苦,人道當中它也有八苦等等。所以,苦的自性是輪回的自性。因此,說善趣當中可以得到安樂的話,那純粹是不堅實的,那純粹是在浪費自己修行的發心。所以說,自己對於輪回當中這種整個的出離心一定要生起來。
還有一些人心中這樣想,現在我不墮於三惡趣就行了,比如說生到一個富有的國度當中,自己的身體也很健康,各個方面都很好,自己還能夠享福,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呢,即便是沒有解脫也不要緊吧,暫時還是有安樂的。但實際上,你要這樣的了知,這一切都是苦的自性。當安樂瞬間消失的時候,無常瞬間到來的時候,能夠感受的還只是苦,根本沒有解脫的可能。因此,我們從內心深處要知道,三有的安樂,就象草尖露水一樣,轉瞬即逝,對它要生起一種堅定的出離;只有堅定的出離,只有希求真正的解脫並趣向解脫的時候,才不被苦所束縛;當你出離了這種苦的自性的時候這才叫解脫。所以說自己的心中沒有產生出離解脫的想法,而是貪執於三界這種安樂或者去貪執於一些有漏的安樂的話,這些都是與無上佛果背道而馳的。所以,我們在觀察的時候,讓自己對不管是今世還是對三界當中所有的安樂,馬上捨棄,就象我們在路邊走的時候見到一個死屍毫不貪執的離它而去一樣。因為我們要直奔解脫的彼岸去,所以在自己沒有究竟成就之前,對於輪回的出離心是非常重要的。
就象無著菩薩講的,當觀察到了三界沒有一點安樂的時候,對輪回當中任何的一種善趣,都沒有貪執,生起極大的出離心與無上菩提心而勵力勤勇。這是無著大師他自己這樣講的。
在我們平素修行的時候,一定要真正對輪回產生真實的出離心。倘若沒有真實的出離心,一切修行都是枉費。對輪回的觀察和對苦的觀察,對因果的取捨各個方面,都應善巧的取捨,善巧的觀察,並且因為對觀察的決定,對輪回生起堅定的出離心,能發心希求無上的解脫果,能夠產生這種信念的話就稱為中士道的修法。(待續)
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講授《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二)
1. 轉貼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9f8f80100cwlq.html 簡體轉繁體
2. 原文有(如意寶年龍上師父母祈請頌)照片一張 http://static3.photo.sina.com.cn/bmiddle/5f09f8f8h678f0e8850f2 但不會轉貼 煩請學長移駕親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