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

金沸草散治久咳,效驗稱奇

金沸草散治久咳,效驗稱奇
陳修園《醫學從眾錄》雲:咳嗽“輕則六安煎,重則金沸草散。”四川樂山名醫江爾遜數十年用以治咳,毋論新久,遑論表裏寒熱虛實,恒喜用此方化裁,有的患者咳嗽纏綿2——3月,遍用中西藥乏效,往往服此湯數帖而愈。本人效仿用於臨床,效驗稱奇。加減運用方法如下:
1 風寒咳嗽,不論久暫,可直接用本方,如喉癢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實非,加桔梗;
2風熱咳嗽,去荊芥、前胡,合貝母瓜蔞散;
3兼喘,合三拗湯;
4痰壅氣促,上盛下虛,去荊芥、前胡,合蘇子降氣湯;
5咳嗽日久,無明顯外證,合止嗽散;
5脾胃虛弱,合五位異功散。

風熱咳嗽,去荊芥、前胡,合貝母瓜蔞散,效果令人滿意,一試便知。

完善一下

方劑名稱: 貝母瓜蔞散
藥物組成: 貝母一錢五分(4.5g) 瓜蔞一錢(3g)花粉 茯苓 橘紅 桔梗 各八分(各2.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乾燥哽痛,苔白而幹。
【方名】三拗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類】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甘草不炙麻黃不去根節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30克)
【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風寒,肺氣不宣證。鼻塞聲重,語音不出,咳嗽胸悶。

方劑名稱:蘇子降氣湯
【出典】 和劑局方
【組成】 紫蘇子、半夏、前胡、厚樸、陳皮、甘草、當歸、生薑、大棗、桂枝
【功能】 降氣疏壅,引火歸元,袪痰止咳。
主治】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嗽短氣、胸膈痞悶、咽喉不利,或腰痛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

方劑名稱:止嗽散
藥物:桔梗(炒) 荊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甘草 (炒)十二兩 陳皮(水洗去白)一斤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9克,食後,臨臥時開水調服,初感風寒者,用生薑湯調下。
功效:調肺下氣,止嗽化痰。
適應症:諸般咳嗽,不論新久。

方劑名稱: 五位異功散
[組成藥物]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生薑、大棗。
[主治效能] 小兒病後衰弱,元氣未足,食欲不振。


金沸草散(除痰之劑)
   總 結:傷風欬嗽  
編 號:007  
組 成:旋覆花、前胡、細辛、荊芥、赤茯苓、半夏、炙甘草  
主 治:治肺經傷風,頭目昏痛,咳嗽多痰。  
加 減:
(1)如滿悶,加枳殼、桔梗。  
(2)有熱加柴胡、黃芩。  
(3)頭痛加川芎。  
歸 經:手太陰藥。  
方 義:
(1)痰涎內結,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氣。  
(2)半夏燥痰而散逆。  
(3)風熱上壅,荊芥辛輕發汗而散風。  
(4)甘草發散而和中。  
(5) 茯苓行水。  
(6)細辛溫經。  
(7)蓋痰必挾火而兼濕,故下氣利濕而證自平。  
(8)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瀉丙丁也。  
又附方:局方加麻黃、赤芍,無赤茯、細辛。  煎服法:加薑、棗煎。

金沸草散-類證活人書
【來源】《類證活人書》卷十七。  
【組成】前胡90 克 荊芥120克 半夏30克(淨洗,薑汁浸) 赤芍藥60克 細辛30克 甘草(炙)30克 旋複花90克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薑5片,棗子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熱服,未知再服。  
【主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頭痛,項筋緊急,時發寒熱。

金沸草散-博濟方
   【來源】《博濟方》卷一。  
【組成】荊芥穗120克 旋複花90克 前胡90克 半夏30克(洗淨,薑汁浸) 赤芍藥30克 麻黃(去節)90克 甘草30克  
【用法】上藥七味同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薑、大棗,同煎至90毫升,熱服。如汗出,並三服。有寒氣則出汗,如風盛則解 利。  
【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目昏痛,頸項強急,肢體煩疼,胸膈滿悶,咳嗽喘滿,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金沸草散-普濟方
【組成】荊芥穗1兩,麻黃(去節)5錢,北柴胡5錢,旋覆花5錢,半夏(湯泡)2錢半,赤芍藥2錢半,甘草2錢半。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七。  
【主治】傷風,鼻塞流涕,痰壅熱嗽。  
【用法】上銼。加生薑、桑白皮煎,食後服。

金沸草散-《便覽》卷二。
【組成】旋覆花(去梗)1兩,荊芥穗4兩,麻黃(去節)1兩,杏仁(不去皮尖)1兩,甘草(生)1兩,赤芍1兩,半夏(薑制)1兩。  
【來源】《便覽》卷二。  
【主治】感冒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肺經受風,頭目昏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時行寒疫,壯熱惡風,或頭痛身痛。  
【用法】上藥每服5錢,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
不知是那個(金沸草散)



轉貼自 http://www.gltcm.cn/13855/viewspace-33336.html 簡體轉繁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