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龍欽巴祖師的一段關於日常威儀的精彩金剛語

於此略說一日中的法行之次第、飲食之次第以及平時的威儀法:首先清晨起床時應當隨念三寶與菩提心而起,若發現昨晚夢中造罪則應立即懺悔,若夢中行善則當隨喜,因為白日與夜晚心之習氣相同。《中般若經》中雲:“舍利子,倘若白日修持智慧波羅蜜多而增上,則夢中修持亦增上,夢中與白日無有差別之故。”之後,應當依照前述之儀軌受菩薩戒,因為晝夜所失毀的少許支分戒需要恢復、未失者也需要增上。
   享用飲食之時應當隨念三寶而將食物分為四份,一份作供養,一份為突然的來客作準備,一份作食子佈施羅刹女之子鬼神等,一份自己食用。或者,一份供養三寶,一份供養護法神,一份自己享用,一份佈施鬼魔。《攝行論》雲:“食當分四份,首先淨供尊,其次于護法,廣大施食子,自己享用後,余食施鬼魔。”或者,按照律蕆中所說將食物分成三份,第一份供養三寶,第二份為暫時可能到來的沙門、婆羅門或王族準備,第三份自己享用。進餐時應當以四想而享用:於食物作不淨想;心中生起厭煩想;為利益腹內蟲類而食想;身體作駛向菩提果之大船想。不應以增長貪愛之心來享用飲食。
  食量:腹內四分之一空置,四分之 二進食,四分之一飲水。《入支論》雲:“腹內二分食,一分為飲料,一分風等住,分為四等份。”或者,依照《十七事.食事品》中所說:“腹內分三份,二份為 飲食,一份空放置。”如果饑餓,則對腹內蟲類有害、產生各種疾病,並且無力作事;若過飽,則有惡臭,許多病源體入內,不能入等持等出現此類過患。《入行 論》雲:“己食當適量。”應當以此方式而用餐。最後以無常觀念誦進餐回向文:“願國王施主,以及城市中,所住諸眾生,恒時得安樂。”
  行走時,眼觀一木軛許處,觀察途中含生,心不散亂而行。《般若攝頌》中雲:“觀一木軛許,行時心不亂。”雙目垂視,若有人來,則微笑著說“您好”。出現恐怖之時,可四方觀瞧。《入行論》雲:“吾終不應當,無義散漫望,決志當恒常,垂眼向下看。蘇息吾眼故,偶宜顧四方。若見有人至,正視道善來。為察道途險,四處頻觀望,憩時宜回顧,背面細檢索。前後視察已,續行或折返,故于一切時,應視所需行。”之後,到樹下等處坐禪或誦經等行持善法。
  若有人想在自己前聞法,則應觀察其根機,對於心不調柔、略知一二便傲氣十足者,應按《月燈經》中所說而言“如你尊者前,我豈敢說法,你乃大智者”等摧毀他人傲慢之詞。如果對方實在想聽法,則觀察其根器後方可說法。講法時如果對智慧淺薄者說深法,則會導致聞法者因舍法而墮惡趣。《般若攝頌》雲:“聞後愚者舍法因,舍法墮入無間獄。”對大乘根機者也不能說小乘法。《入行論》雲“于諸利根器,不應與淺法。”
  如果法師是出家身份,那麼在無有陪同者的情況下,不能單獨為女士傳法,因為如此將成為梵淨行之違緣以及他人誹謗之處。《入行論》雲:“莫示無伴女。”又《白蓮經》中雲:“智者任何時,為女眾傳法,切 莫獨與行,相處或共坐。”對於不恭敬之人等也不能說法。《入行論》雲:“無病而覆頭,纏頭或撐傘,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說法。”
  其後,於廣闊的地方坐在莊嚴的獅子座上,無有追求名聞利養等私心而以利他之心傳法。《白蓮經》雲:“清潔悅意處,敷設寬廣墊,綢緞所嚴飾,身著淨法衣,恒無少貪欲,飲食衣臥具,座墊與法衣,妙藥皆不思。不受任何物,智者恒祈願,我眾生成佛,為利世說法,等思我樂具。”當以此中所說之方式而說法。遇到任何眾生應當無有我慢、輕視、不敬而先微笑再說悅耳語。《月燈經》雲:“如滿月柔笑,於男女老幼,恒說正直語,調柔無我慢,智者恒時言,世人悅意語,智者永莫說,生畏散亂語。”說悅耳語、讚歎語者自己無有損失,令對方心情快樂。《入行論》雲:“一切妙雋語,皆贊為善說,見人行福善,歡喜生讚歎。暗稱他人功,隨和他人德,聞 人稱己德,應忖自有無。一切行為喜,此喜價難估,故當依他德,安享隨喜樂。我今無損失,來世樂亦多,反之因嫉苦,後世苦更增。出言當稱意,義明語相關,悅意離貪嗔,柔和調適中。”
  對於勝過自己者作導師想,與自己同等者作道友想,低於自己者作眷屬想,比自己年長者作父母想,較自己年輕者作子孫想,與自己同齡者作兄弟想,如此恭敬對待所有的人。《十法經》中說:“身語意遠離造惡業,於堪布生起導師想,阿闍黎生起堪布想,對同持梵淨行之老、幼、 中者皆說敬語,恭敬承侍。”《本生傳》雲:“誰亦無法欺智者,調柔依止善知識。親近於彼雖未求,彼之功德亦薰染。”
  即使是暗地裏也不應造 惡作罪,甚至不能稍縱放逸。《本生傳》雲:“未被見中造罪業,猶如食毒豈得樂,天尊瑜伽士諸眾,以清淨眼必定見。”思維暇滿難得以及佛難值遇之理而不放 逸。《護境眷請問經》雲:“利世佛陀大仙人,俱祗劫中難出世,今已獲得暇滿時,欲解脫者怎放逸?”為護持佛法而保護此身免遭輕微病害並將其作船想,盡力以衣食等調養身體,保持健康,不能以無意義的念修等殘忍的苦行折磨身體。《入行論》雲:“念身如舟楫,唯充去來依,為辦有情利,修成如意身。”《中觀四百 論》雲:“雖見身如怨,然應保護身,具戒久存活,能積大福德。”
  應當觀想無常,希求菩提。《七童女傳》中雲:“終舍之身命,觀如草露珠, 若長久修習,則獲大安樂。”一般來說,人們會捨棄財產而保護生命,對於發心等廣大佛法,應當不惜生命予以護持。《教王經》雲:“吾為護身舍財產,為護生命捨身財,為護正法可捨棄,財產身體與生命。”恒時觀心,發現過失立即捨棄,如此則不會被煩惱所害。《梵天請問經》雲:“若知心過失,智者不依過,若常觀自心,獲淨寂滅果。”
  此外,牙籤、唾液、鼻涕以及大小便等也應當棄於眾人不用之靜處掩埋,《入行論》雲:“牙木與唾涕,棄時應掩蔽,用水及淨地,不應棄屎尿。”戒律中也說糞便不能棄于水泉等處。
   同樣,在用餐時我們也應當注重威儀,《入行論》雲:“食時莫滿口,出聲與咧嘴。”坐於何處,尤其坐于上師面前、大庭廣眾之中,身體威儀一定要莊嚴。不能躺著,放肆、伸足、搓手等,應當端坐,身體姿態盡力作到莊嚴。《入行論》雲:“坐時勿伸足,雙手莫揉搓。車床幽隱處,莫會他人婦,世間所不信,觀詢而舍棄。”
  此外,跑跑跳跳、開懷大笑、弄姿作態等凡是身語意一切不寂靜的行為皆當禁止,緩慢調柔為主。《花鬘論》雲:“歌舞賭博跑跳等,眾人 皆見並效仿,已入嚴重罪業門,違越戒律命根因。”如是而行必將遠離菩提,因此必須斷除放逸行為。《護境眷請問經》中雲:“未護三門行放蕩,不敬具慢貪心強,不滅煩惱具重惑,此等之人離菩提。”
  自己相續未寂靜調柔之前不能調伏他人。所以首先應當使自相續寂靜調柔。《贊無邊功德頌》中雲:“ 自未調柔雖說具理詞,言行相違不能調他眾,汝思為利無邊有情眾,自未調柔精進而調柔。”《寶積經》雲:“未渡不能度他人;未解不能令他解,盲人無法指引路,解脫者能令解脫,具目者能導盲人。”又《十法經》中雲:“我為救渡一切眾生而精進,為令一切眾生解脫而精進,為令一切眾生寂靜調柔而精進,若自己尚未調柔,不寂靜、不護根門,則非為我所能,故當寂靜、調柔、護根門。”
  此外,蒙受他人利益,應當感恩圖報,遭受別人損害,則當作為行善與修持菩提之因,一切行為中如慈母般忍耐疲厭,將自己視為比他人低下,行走緩慢、無論辦何事、言何語均具足正知正念不放逸。甚至夢中也不該誹謗、貪嗔他人。
  白日上午、中午、下午,夜間初夜、中夜、黎明六時中念誦《三聚經》(即頂禮、懺罪、回向)等功課。《入行論》雲:“晝夜當各三,誦讀三聚經。”應當唯以行持善法度日。《經觀莊嚴論》雲:“佛子諸行為,隨根機行境,以合理言詞,利眾為先行。”
   若廣說,則如《華嚴經.清淨行境品》[注:大正藏譯名淨行品]中所說:“菩薩進入房屋時當發心願一切眾生到達解脫城中;睡眠時發心願獲得佛陀之法身;作夢時觀想願證悟諸法如夢;醒來時發心願從無明中蘇醒;起床時發心願獲得佛身;穿衣時發心願著知慚有愧之衣;系腰帶時發心願皆結善緣;坐于墊上時發心願獲得金剛座;向後靠時發心願獲得菩提樹;點火時發心願焚毀煩惱薪;火燃起時發心願燃亮智慧火;飯熟時發心願獲得智慧甘露;進餐時發心願獲得禪定食;外出時發心願從輪回城中解脫;下梯階時發心願趨入輪回利益有情;開門時發心願開啟解脫門;關門時發心願阻塞惡趣門;上路時發心願趨入聖道;上行時發心願一切眾生享受善趣安樂;下行時發心願斷 絕三惡趣;遇到眾生時發心願親睹佛陀;落腳時發心願饒益眾生;抬足時發心願拔除輪回;眼見佩裝飾品者時發心願獲得相好之飾;見無裝飾品者時發心願具足清淨功德;見滿器時發心願功德圓滿;見空器時發心願過患空無;見喜愛之眾生時發心願喜愛正法;見不喜愛之眾生時發心願不喜有為法;見安樂之眾生時發心願獲得佛 之安樂;見苦難眾生時發心願遣除有情之一切痛苦;見患者時發心願擺脫疾病;見報恩者時發心願報答諸佛菩薩之恩;見不報恩者時發心願於邪見者不報恩;見反對者時發心願能消滅一切處道;見讚歎之情景時發心願讚歎諸佛菩薩;見他人說法時發心願獲得佛陀之辯才;見佛像時發心願無礙面見諸佛;見佛塔時發心願見眾生之 應供處;見人經商時發心願獲得聖者七財;見人頂禮時發心願獲得人天導師佛之無見頂相。”
  此外,應當對一切無義的散亂事生起厭煩心並觀無 常。在地上亂塗亂畫、草率行事、妄念紛起等出現散亂時,以正知正念立即斷除,身體所作,口中所言,心中所想皆應轉向正法。晚上睡眠時身勢右臥,頭朝北,隨 念死亡,將三寶觀於自己的頂上,心安住於如虛空般的法性中入眠。《入行論》雲:“睡如佛涅盤,應朝欲方臥。”晝夜六時中應當於佛像、佛塔等三寶所依前念誦 《普賢行願品》或得貢瓦巴阿闍黎所著的《七十頌願文》等而發願。或者誦《菩薩戒二十頌》,此義在《寶鬘論》中雲:“于諸佛正法,僧眾及菩薩,恭敬皈依已, 頂禮應供處。消滅諸罪業,廣修眾福德,諸有情福善,一切皆隨喜。我合掌頂禮,請轉妙法輪,直至有眾生,請佛久住世。我以所作福,已作及未作,願一切有情, 皆發菩提心。願有情無垢,根圓離無暇,正行得自在,正命悉具足。願諸有情等,手中具財寶,諸資具無量,盡生死無竭。願一切女人,恒為勝丈夫,一切有情明, 戒足願成就。願有情妙顏,端形大威光,見者悅無病,得大力長壽。成方便善巧,願解脫諸苦,安住三寶中,具足佛法財。修慈悲喜心,離惑住等舍,施戒忍精進, 靜慮慧莊嚴。圓滿諸資糧,相如極顯明,不思議十地,願不斷進行。我亦以彼德,及余而莊嚴,遠離一切過,於有情勝慈。有情意所求,諸善修圓滿,願恒常斷除, 諸眾生苦惱。諸世間異生,為怖所懊惱,但願聞我名,遠離大恐懼。見念聞我名,諸異生淨信,離錯住真實,定圓滿菩提。願一切生中,五神通隨行,願于諸有情, 恒常作利樂。諸世間異生,欲作眾罪業,願彼等無損,恒時頓遮止。如地水火風,藥及曠野樹,願眾生恒常,隨意而受用。於生如愛命,隨彼極愛我,眾罪鹹歸我, 我善施眾生。何時有有情,未得解脫者,我雖得菩提,誓願住三有。”如是晝夜各念誦三遍,則可獲得無量福德。《寶鬘論》又雲:“故於像塔前,抑或餘亦可,晝夜誦三遍,此二十頌偈。”“上述諸福德,設彼有形狀,恒河沙世界,亦不能容納。”
  另外,修持菩薩乘三藏中所說之教義而度日。為什麼呢?雖已獲得了如夢般短暫的暇滿人身,但也是如水泡般無常,依此身若未得道,則以後也難以得道。



轉貼自 http://www.mmmca.com/blog_Yujia/p/54180.html 簡體轉繁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