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醫林瑣語

[清] 元和 陸懋修九芝 著

1、醫之為道,莫過於不使病大,不使病大,莫過於有病即治,可以保富貴,可以別貧賤。
2、小而至於以草取嚏,真不足道矣,而此法出於《內經》。
3、《傷寒論》曰:服桂枝湯不解,先刺風池、風府。(風池二穴,在耳後陷中,按之引入耳者是。風府在項上發際大筋宛宛中者是。)否則,以三指密排,在腦後發際橫擦之至兩耳旁,令徉熱,亦可去風。
4、喉閉不能進湯飲,以手橫搦其頸皮,一手灌藥。蓋頸皮從橫裏緊,喉皮即從豎裏開。此法余有所受,曾一再試之果驗。
5、中風牙關緊閉,無法下藥,必先以水浸烏梅肉令軟,將青布包箸頭蘸擦之,得涎流,牙便開。
6、上牙屬胃,下牙屬大腸,煎熬爆炙,蘊熱於腸胃,牙必受病耳。時以石膏五錢、元明粉三錢,膽礬錢半,共末,每晨盥漱後,用牙刷蘸擦,可使齒力堅強。
7、老年人牙落,食物必吐其渣,可免停滯。
8、《內經》雲:“聖人避風,如避矢石。”少壯時不信也,年老而後信之。
9、東坡一生常食茯苓,在飲酒者尤宜效之。
10、樓英曰:“飲酒而頭汗出者,血證也。頭汗而額上偏多者,額屬心部,亦血證也。”此為的評。
11、眉棱骨痛,服白芷即解,是處即攢竹穴也。
12、張從正《儒門事親》雲:養生之與攻病,本自不同。今人以補劑療病,宜乎不效。
13、趙養葵《醫貫》雲:食填太陰名曰食厥,下部有脈上部無脈,不吐即死。如腸腹絞痛,手不可按,更不可下。凡下血積必用桃仁、紅花。下水積必用甘遂、牽牛。下水中之血積必用水蛭、虻蟲。趙固以六味丸統治百病者,尚有此說,益可見治之不獨貴補矣。
14、張從正曰:郁之成也,其初甚微,可呼吸按導而去之,若強補而留之,留即不去,遂成五積。
15、咳每由於風寒,必能盡力祛風,佐以消導,初起色白而薄,其味鹹。咳甚則腹皮引痛,非水泛為痰也。漸愈則痰漸厚,色漸轉黃,其咳雖至一兩月,不可服滋膩藥。
16、失血遺精,人皆謂是十成勞病矣,然必有所因,只從《內經》“先其所因,伏其所主”二語,無不愈者,一用補劑,病不去矣。
17、汗為人身之寶,夏日一閉汗即病,人每言寒則無汗,不知熱甚亦無汗,凡服石膏以取汗者,即為此也。
18、附子為北方玄武真神,坐鎮水邪,力能行水,用附子者,非獨用以助陽,實用以破陰,故為水寒而外見熱象者,先以一二劑試之,無熱即當改用附子,非忽以為熱而用寒藥,忽以為寒而用熱藥也。
19、凡身骨節酸楚,一用羌活、獨活,當日而止,是極有驗。
20、太陽病之脈,有陽浮而陰弱者,陽謂寸脈,陰謂尺脈也,言病在上而不在下也,不可以陰弱為陰虛。
21、按摩一科,失傳久矣,此法實不可少。
22、《難經》手三陽之脈,受風寒伏留而不去,名厥頭痛,非厥陰頭痛之謂。
23、“真頭痛,手足青至節,死不治。”古人青清通用,謂清冷也。真心痛,手足青至節,亦不治,皆手足冷也。
24、三公坐而論道,聖君賢相之事也。姚際恒乃謂《素問》言多穿鑿,且以黃帝與岐伯對問為荒誕。其隘甚矣。
25、姚又雲:“《本草》漢誌無之,漢平帝詔天下舉通方術本草者,本草之名始見於此。”平帝既詔舉知本草者,則漢以前之早有《本草》可知矣。而又曰:“此必東漢人作也。”則平帝乃詔舉後漢時能知本草者耶?
26、《傷寒論》清谷之清,與清便之清,皆即圊字,圊即混也。圊,《唐韻》七情切;《集韻》親迎切,並音清。《說文》廁:清也。大徐曰:廁古謂之清,言汙穢常當清除也。混,《說文》:廁也;《唐韻》、《集韻》並胡困切;《集韻》蒼經切,音青。
27、陰陽五行俱主歲遠而言,十幹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巳辛癸為陰;角徵宮商羽,五太為陽,五少為陰,此言陰陽也。甲己合而化土,乙庚合而化金,丙辛合而化水,丁壬合而化木,戊癸合而化火,此言五行也。不明乎此,則雲以火為丙,以水為癸者矣。
28、太陽病誤下則成熱實結胸;太陰病誤下則成寒實結胸。誤下之後,邪即內陷,陷則成實,理有固然。但在今則唯有誤補而成實者,亦知誤下尚可成實乎?
29、旋復代赭湯,治噫氣不除。噫以聲言。此不曰聲而曰氣者,即《論語》“出辭氣”之氣,謂噫出有食氣也。
30、鞕,魚孟切。音硬。
31、白虎湯治氣分實熱,桃仁承氣湯治血分實熱,亦有可用犀角地黃湯者,若以犀角代石膏用,則氣血不分矣。
32、汗多亡陽,下多亡陰,皆謂亡津液也。陽明主津液所生病。
33、病之必問而後知之者,要須以不問為高。
34、少陽病用柴胡而汗出者,乃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故汗自出耳。非柴胡能發汗也。升葛亦然。
35、“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十九字作一句讀。此時之吐已下斷,可真作吐已下斷觀耶?
36、四逆者,冷過肘膝也。手足厥冷,何可得謂之四逆?
37、雞子黃走血分,故心煩不臥者宜之。其白走氣分,故言聲不出者宜之。
38、傷寒病用白散方,不利進熱粥一杯,利不止進冷粥一杯,是指巴豆言也。今則移之於大黃矣,試思服大黃而利不止,尚可吃冷粥乎?
39、讀《傷寒論》須著意於治水之劑,大青龍湯清內擾之煩亂,故治表寒裏熱;小青龍治內蓄之水氣,故治表熱裏寒。小青龍入太陽,治陽水之病,真武湯入少陰,治陰水之病,而五苓散、十棗湯、陷胸丸皆是。
40、古二陳湯本為六物,以治久咳,後人以之移治新嗽,乃去生姜、烏梅而為四味,此方之生姜、烏梅,即小青龍之幹姜、五味子也,於四獸飲見之。
41、小柴胡湯為開通表裏之劑,其旋復花湯,諸瀉心湯,與夫黃連湯,幹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皆開通上下之劑。
42、都粱丸是白芷。舉卿古拜散是荊芥。
43、六味丸者,本以酸苦甘辛鹹淡之六味得名,非以六物為言也。
45、扁鵲玉壺丸,只用硫黃一味。
46、天王補心丹之桔梗,歸脾丸之木香,七味白術散之葛根,玉屏風散之防風,俱不可少,若去之則非本方之義矣。
47、牛黃清心丸,以萬氏一方為最穩。其方用西牛黃二分五厘,鏡面辰砂一錢五分,黃連五錢,黃芩三錢,山梔三錢,郁金二錢,為末。丸如黍大,每服七八丸,如果溫邪內陷包絡,亦非此不能透入也。
48、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開,故聚水而從其類,東垣所制通關丸,用黃柏、知母各一兩,肉桂半之,最合。亦名滋腎丸。
49、舌為心之外候,其色當赤,而有時白如積粉者,白為肺金之色,反加心火之上,是為侮其所勝。
50、逍遙散本是八物,柴、歸、三白各一錢,甘草五分,外尚有煨姜一片,薄荷五分,人皆忽之。其丹皮、山梔各一錢,則薛立齋於八物外所加也。


轉貼自 Google 網上論壇的「正統中醫@台灣(資源分享)」群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